我校伟德官网下载客户端顧月清教授、馬祎副研究員團隊與深圳大學陳昕教授團隊合作在藥劑學權威期刊Journal of Controlled Release(IF=11.467)發表研究成果“Delivery of DNA octahedra enhanced by focused ultrasound with microbubbles for glioma therapy”。我校碩士研究生李文同學參研,馬祎副教授和深圳大學陳昕教授為共同通訊作者。
血腦屏障(BBB)可防止大多數分子從血液中進入大腦,在維持中樞神經系統環境的穩态方面起着關鍵作用。然而,它對藥物輸送到大腦中構成了巨大的挑戰,并嚴重限制了大多數化療幹預措施的療效。衆所周知,膠質瘤會損害BBB的完整性,BBB被稱為血液-腫瘤屏障(BTB),具有部分和異質性通透性,可使一些小分子在腫瘤内積累。然而,這種滲漏的BTB不足以使藥物濃度達到治療水平。此外,BTB在膠質瘤邊緣的腦組織中相對完整。因此,各種抗膠質瘤藥物受到BTB/BBB的嚴重限制。
DNA納米結構具有良好的生物安全性、高度可編程的組裝、靈活的修飾和精确的控制,可作為藥物載體,為癌症治療提供治療劑。然而,它們在輸送到大腦方面也面臨來自BBB/BTB的挑戰。在用于規避BBB/BTB阻抗的各種策略中,通過控制聲學參數,聚焦超聲與微氣泡(FUS/MB)相結合,可以暫時、無創和可重複地在局部區域打開BBB/BTB。廣泛的臨床前研究表明,它能夠促進将各種治療分子遞送到腦或腦腫瘤模型,為這種方式的臨床轉化提供研究基礎。
在這項研究中,研究人員設計了一種pH響應性DNA八面體,負載表柔比星(Epr@DNA-Octa),通過 FUS/MB法将其遞送至顱内膠質瘤發揮治療作用。結果表明FUS/MB法局部打開BBB或BTB,增強了Epr@DNA-Octa向大腦的遞送,并在攜帶顱内膠質瘤異種移植物的小鼠模型中發揮良好的治療效果,中位生存率增加50%,最大生存期增加73%。因此,該研究開發出治療膠質瘤藥物遞送的替代策略,進一步推動FUS/MB法作為DNA納米結構負載腦癌治療藥物遞送平台研究,具有臨床應用前景。
該研究工作得到了國家重點研究發展計劃,國家自然科學基金,深圳市基礎科學研究,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資助。
原文鍊接:https://www.sciencedirect.com/science/article/abs/pii/S0168365922005247?via%3Dihub
(供稿單位:伟德官网下载客户端生物醫學工程與診斷藥學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