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物醫學工程與診斷藥學系

發布者:朱功春發布時間:2023-03-30浏覽次數:1928


生物醫學工程與診斷藥學系彙集藥學、醫學、物理、化學、數學和計算機與工程學等學科交叉人才隊伍。主要研究方向包括:醫學影像、醫療器械和體内外診斷技術等。現有專任教師17人。正高職稱4人,副高職稱7人。博士生導師8人,碩士生導師11人。現有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1人,國家優青1人,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1人,江蘇省傑青1人,江蘇省優青2人,江蘇省“333工程”培養對象近10人次,江蘇省“青藍工程”中青年學術帶頭人1人,江蘇省“青藍工程”優秀青年骨幹教師2人,江蘇省“雙創人才”1人,江蘇省“雙創博士”1人。

生物醫學工程與診斷藥學系主要依托生物醫學工程學科,秉承“精業濟群”校訓精神,培養具有良好藥學、生物學和醫學等基礎理論,構建藥—醫—工結合的知識結構,即為藥物研發提供生物醫學工程技術解決方案。強調學生全面素質和綜合能力,培養勇于思辨的科學精神和創新能力,逐步成為高素質複合型人才,全面推動精準醫學進步,服務國家公共衛生發展戰略。在2011年獲批生物醫學工程一級碩士學位授權點,為“十四五”江蘇省重點學科,學科帶頭人為顧月清教授;于2020年,在藥學專業(本科)下設診斷試劑方向。

科學研究方面,依托教育部智能制藥關鍵技術工程研究中心,自2011年以來,完成和承擔科研項目70多項,其中,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重大項目3項,國家重點科技攻關項目2項。取得了一批具有原創性的成果,在Science AdvancesJACSAngewandte ChemieACS NanoAdvanced Science等相關領域權威期刊發表SCI收錄論文200餘篇,多項研究成果已進行臨床轉化。重點研究方向包括:

1. 分子影像技術及藥物活體評價

以腫瘤等重大疾病為研究對象,通過構建新型多功能載藥系統,實現抗腫瘤藥物的靶向運輸、可控釋放及多方式聯合治療;綜合運用化學、生物學、生物藥物信息學、分子影像學等多學科交叉的技術和方法,對上述抗腫瘤藥物體内活性、代謝等性質進行綜合評價。

2. 體外診斷技術研究

基于重大疾病診療相關的生物标志物,開發可應用于疾病防控、早期診斷的新型生化檢測、免疫檢測、分子診斷以及即時檢測(POCT)新技術、新方法和新産品;研制新型仿生納米材料和小分子熒光探針,探索在生物檢測、疾病診療中的應用研究。

3. 藥械聯用技術研究

藥械聯用即藥物要與相對應的醫療器械聯合使用才能發揮治療效果。針對光動力治療、光熱治療、粒子放療(硼中子俘獲治療、核素藥物等)、吸入治療等疾病治療新技術,開發精準、高效、安全可控的“藥械聯用”藥物;積極探索重大疾病治療的新方法、新技術、新思路。




Baidu
sogou